部分“有机食品”名不副实 认证不能全靠市场

 央广网北京8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《三农中国》报道,有机食品因为无污染、口感好而受到追捧,同时因为产量较低,所以价格也更高。于是,一些人就打起了假冒有机食品的主意,把绿色食品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,甚至出现“花钱买认证”的行为。

  如何规范有机食品市场?又如何辨别真正的有机食品?今天的《农经漫谈》请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来谈一谈。

  眼下,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、无公害农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。虽然这些食品在价格上要贵一些,人们对这类食品还是“情有独钟”。但不可否认,市场上有些所谓的“安全健康无公害食品”也是鱼龙混杂,很多人对什么是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、无公害农产品也是傻傻分不清。最新的一项调查现实,有50%以上的的受访者表示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机食品;近70%的受访者觉得“有机食品”名不副实的现象比较多。

  提起有机食品,我想起了前几年在市场上销售很火的一种蔬菜“有机花菜”。这种长得松散的花菜,标上“有机”二字和令人咂舌的价格,显得非常“高大上”,也一度成为菜品中的“贵族”。似乎蔬菜只要被冠上“有机”二字,就能在市场上赚足风头。松散的“有机花菜”真的是“有机”的吗?市场卖得贵的蔬菜就一定是有机蔬菜吗?我觉得未必。作为普通民众,如何辨别有机蔬菜呢?最好的识别办法就是看食品包装上是否有“有机食品认证标志”。

  但是,现在问题来了,在我国,有机食品认证“归市场”,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。但是这些认证机构同时也是商业机构,他们需要营利,这就有可能产生认证机构自律不足,商家花钱买认证的问题。据说,便宜的花6000元钱就能把认证办理下来。另外,我国目前对有机认证采取的办法是先认证,后生产。认证机构对土壤、空气、水和种植方式进行认证后,发放证书,核准产量,确定期限,批准生产,这就可能会产生认证之后疏于过程管理的现象。

  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在价格上要高出一大截,但很多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缺乏足够的了解。利润驱使下,某些不良商家在“有机”身上动起了歪心思。傍名牌、买证书、蹭“有机”,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滥竽充数、以次充好、名不副实,也就造成了市场上有机食品乱象丛生的现象。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:“有机食品”怎么就沦为“投机食品”?调查现实,近70%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认证机构没有尽到监管责任,近70%的受访者认为认证机构“重认证、轻管理”,对有机食品缺乏后期的跟踪检查。而60%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机食品售价高,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利润弄虚作假。

  从根本上来说,要让有机产品“真有机”,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发力。首先,政府部门要肩负起认证和监管的双责,坚决打击有机证书商业化运作等不法行为。同时,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有机农业上的补贴、引领和帮扶。监管建设到位是保障,而行业更要有良好的自律,作为生产者,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,而不讲究交易的公平与诚信。而作为消费者,要加强对于有机的认识和相关的知识积累,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,也能提升消费者自身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