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强绿色食品大产业激发富民振兴新活力

 黑龙江日报7月23日讯 仲夏时节,小雨刚过,正是水稻秧苗的生长旺盛期。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查罕诺村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,村党总支书记王佰义挽起裤腿,下到稻田里查看水稻生长情况。他一边仔细观察秧苗长势,一边考虑着下一步田间管理,盘算着今年的有机稻米收成,脸上不时露出喜悦的笑容。这个场景不仅定格在铁锋区广袤的绿色大地上,也是铁锋区持续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一个缩影。

 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多年来一直坚持发展绿色农业、效益农业。区委区政府通过持续不断发展绿色食品,壮大了以稻米、畜牧、蔬菜、瓜果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五大绿色食品产业,绿色食品呈现出蓬勃健康发展态势。2018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9.53亿元,绿色食品的贡献率占到63%。绿色食品生产不仅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、生产方式,还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。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49元;2019年上半年预计达到11502.6元,比上年增长18%。

  铁锋区按照“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”的发展要求,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特点的总体定位,全力推进绿色食品建设。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良好、绿色食品生产基础雄厚、农民组织化程度高、产业调整进度快、生产要素充足、物流电商发展快捷等优势,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,稳步推进基地建设,培育龙头企业,发展合作社经济,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深度融合,全面抓好农产品市场营销,使绿色食品即产得好又卖得好,绿色食品生产各个环节严格把关,良性循环,全区绿色食品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。

  铁锋区委区政府在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中,针对铁锋区城郊型农业对中心城区市场供给开发不足、绿色食品产销量不大、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矛盾突出、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单一、时常出现卖难等问题,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对标对表。围绕创建绿色食品之都,紧扣铁锋区农业实际,积极制定措施,补齐短板,既要留住碧水蓝天,又要加快新旧思路转换,全面做好绿色食品大文章,全力推进绿色食品大发展。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决定,以优化产业结构、提升现代农业为引领,向农业产业振兴和绿色食品发展聚焦发力。一场由绿色食品生产开篇,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,农业全面振兴为主导的攻坚战在铁锋区全面开启。

  突出特色夯实绿色食品基地

  铁锋区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推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。一是通过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入股、土地置换、村屯土地小流转等多种方式,为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开放绿灯、创造条件。二是积极推广合作制、股份制和保底收购、保底分红、利润返还等分配方式,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,增加农户参与产业融合、与现代农业对接的能力。三是鼓励引导投资商、经营者加大绿色食品投入,发展蔬菜育苗温室、蔬菜种植小区、规模养殖、设施农业等产业。引进投资商新建旺鹤肉牛养殖基地,采用饲育澳大利亚繁育肉种牛2500头,成为全市“两牛一猪”重点产业龙头企业。四是制定村屯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发展规划,从各村资源禀赋、区位特点、生态条件等实际出发,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食品经济,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哈拉乌苏村新特菜的秋葵、荷兰豆,边屯的扣棚韭菜、查罕诺村的有机野生鱼、东官地的香瓜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。五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、房前屋后空地,种植特色经济作物,打造“微田园、微菜园、微果园”,培育壮大无公害、自家产的“小院经济”。长沟村举办了两届“采摘节”,查罕诺村组织带动三家子、哈拉马等周边村屯农民160多户,发展自家产果类菜、茎叶菜,吸引城市居民远道坐车前来购买。六是以生态旅游促进绿色食品全方位发展。依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扎龙村满族风情、近郊亲水游、农家乐等旅游资源,力推扩展绿色食品覆盖面。扎龙村借助游人参观环保烈士徐秀娟故居、手工人艺坊,重点推销本村特色粘豆包、扎龙湖野生鱼;边屯村首次亮相荷花展,带动全村食用菌、卤水豆腐、山野菜等绿色食品销售19万元;查罕诺村精心管理天然水面月牙湖,目前已投放6000千尾鱼苗,野生鱼品种达17种。2018年举办第四届冬捕节,收获捕鱼产量3万斤,全部销售一空;查罕诺村通过改善人居环境,旅游立村,直接推动绿色食品基地壮大发展,2018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1万人,实现旅游收入660万元。

  认真落实全市“两牛一猪”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,有序推进畜牧业规范化养殖,全区已发展规模养殖场10家,其中:肉牛养殖场1家,存栏2250头;生猪养殖场7家,年存栏1.3万头,出栏2.3万头;蛋鸡养殖场1家,存栏7000只;肉鸡养殖场1家,存栏7000只,年出栏50000只。抓住市场向好、政策利好的机遇,扶持生猪养殖扩栏提效,稳定基础存栏,帮助企业抵御市场风险。不断加强科技服务,全面推广生猪优良品种改良、母猪生产配套技术,推行标准化饲养技术,粪污按环保要求100%还田利用,确保畜牧业健康良性发展。201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.16亿元,畜牧业产值达1.79亿元,真正成为农业经济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
  示范引领培育龙头骨干企业

  龙头企业是推进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引擎和孵化器,示范带动作用十分突出。铁锋区因势利导,大力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生产龙头骨干企业,带动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提档升级,全面推进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户,规模以上家庭农场3户,企业带动基地面积达4.3万亩。查罕诺米业、硕果家庭农场加入到全市水稻产业化联盟,旺鹤畜牧科技有限公司、哈尔滨义利畜牧公司以及宏伟肉鸡、永胜蛋鸡、新兴、向阳等大型养殖场示范带动效应显著,带动全区散养户380余户,畜禽饲养量达10.1万头/只以上。硕果家庭农场成为拥有土地3000亩以上的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,年产优质大米1100吨,采取线上抖音直播、专页推广,线下轮番参展、门店专卖销售近1000吨,已远销到海南等全国22个地区。通过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,产业拉动,农户参与产业化增收220万元,转移富余劳动力和安排就业870人。

  创建品牌发展更多名优品种

  认真抓好优质品种推广应用。区农业农村局针对铁锋区生产实际和积温情况,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,科学合理确定主栽品种和主推技术,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、适区种植,杜绝盲目引进、越区种植,为农民优选增收把关示范。按照名牌+绿标的发展思路,积极探索铁锋·扎龙地方品牌系列产品+绿色食品开发模式。在推出具有铁锋特色的品牌认证过程中,坚持严格把关,精挑细选,不达标准绝不申报,确保品牌叫响过硬。全区有3家食品加工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标识产品,“金吉豆瓣酱”被评为第五届中俄贸易博览会“龙江特色产品”,官地香专业合作社主打产品——东官地香瓜获齐齐哈尔市第十八届绿博会市民体验优质品牌,“扎龙硕果”牌系列大米被齐齐哈尔市商务局、市电子商务领导小组评定为第二届“鹤城好网货”。查罕诺有机水稻被授予国家有机食品标志,查罕诺养鱼场野生鱼也获批有机鱼标识。

  严格把关坚持绿色有机标准

  确保严控超量使用化肥农药,是保障绿色食品健康发展的治本关键。为此,铁锋区采取最严格的措施,全面推广“三减”(严格控制使用农药、化肥、除草剂,每年按5%递减)行动方案。一是每年根据地类肥力养分,推进精准施肥。目前已推广测土配方精准平衡施肥6万亩。二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,改进施肥方式,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。三是推行绿色防控,科学用药,推广新型药械,有效减少农药、除草剂使用量。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和病虫害监测网络。与此同时,铁锋区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理念,构筑生态体系,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,改善土地设施条件,从根本上提升土地质量,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夯实基础。农业农村局组织党员工作队和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,宣讲土地保护重大意义,现场示范操作规程,指导科学选育品种,开展轮作施肥,鼓励使用农家肥、有机复合肥、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,全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到位率达到87%以上。通过限肥控药,从源头上把住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。

  开展培训普及先进科学技术

 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,农民是主体,科技是关键。铁锋区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,组织市区农业专家、老科技协会工作者、区乡镇专职技术人员,从提高广大农民对绿色食品认知入手,开展科技之冬、知识讲座和专门培训,培训内容达5大类、近10多项具体课程。2018年全区接受各类培训农民达2559人次。进一步扩大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、旱育稀植,大力推行膜下滴灌和高台覆膜等新技术。采用推广“龙阳11”“绥粳18”等水稻优良品种,全区绿色水稻种植面积上升至76%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%。区政府出台了8项绿色食品生产保证措施,制定了《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》《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操作规范》,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遵循、可操作、可监控的制度性规范,有力保障了全区绿色食品产业长效健康发展。

  强化销售电商物流全面推进

  为促进绿色农产品既种得好又卖得好,铁锋区充分发挥东都汇、扎龙旅游集散中心两个渐成规模的电子商务平台优势,加盟到黑龙江大米网、市级“东北黑土”平台,积极与京东网、绿谷网、慧聪网及全国农产品销售联盟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协网并进,织密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,带动全区乡镇12个村57个电商网点,线上线下重点宣传推介铁锋区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,多角度提升本地品牌影响力。不断拓展铁锋物流园辐射功能,联合顺丰、圆通等快递企业,开展全产业链服务,实现铁锋区绿色食品一天内周边跨省送达。积极拓展订单销售,与大型商超紧密对接,实现龙头企业、绿色食品基地与超市点对店派送。2018年以来,全区已累计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有机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1330万公斤,物流转运各类绿色食品1140万公斤,实现销售收入1.4亿元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