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商报讯(记者 钱瑜 白杨)12月24日,双塔食品与联合利华签署了《本地商业条款合同》,在植物基蛋白为主要原料的产品的生产、销售方面建立全面、深入的合作关系。
在合作条款中,买方为联合利华,卖方为双塔食品,双塔食品负责联合利华关于植物基蛋白为主要原料产品的加工。协议内容包括在产品规格方面,联合利华提供或许可的产品规格。价格在合作期间不得增长,除非在使用的采购订单中另有明确规定。首批订单预计采购数量1000吨,实际购买数量将在采购订单中约定。
此外,联合利华承诺一旦双塔食品在联合利华资料的基础上,产品完成了工业化生产和销售,在本合同有效期内,双塔食品对这一产品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供应权。到期后,双方共同探讨是否续期。
双塔食品方面表示,本合作协议暂不涉及具体细节的约定,因此目前尚无法预测此次合作对公司未来各会计年度财务状况、经营业绩的影响。如此次合作事项能顺利展开,将为公司带来正面影响,提升综合竞争力,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前一天,联合利华宣布旗下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(The Vegetarian Butcher)在中国上市。而植卓肉匠与汉堡王将进一步合作,把其植物肉汉堡引入中国市场。此外,双方还计划将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在全国推广。
事实上,伴随植物肉产品涌入市场,多家企业已经从前端的应用,开始向工业型食品生产企业过渡。去年8月,万洲国际旗下的史密斯菲尔德宣布开发植物肉产品,双塔食品作为原料企业也开发了植物肉月饼。今年5月,双汇发展通过收购杜邦蛋白、杜邦食品布局植物蛋白领域。同月,湾仔码头正式推出植物肉水饺,并标榜是“全球首款工业化生产冷冻预包装纯植物肉水饺”。此外,通用磨坊推出饺子,也意味着植物肉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。
“目前,国内人造肉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,很多企业和机构在该领域没有规模、没有品牌,双塔食品也距离真正的人造肉工业化发展很远,虽然从长期来看,人造肉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,但目前来说,还不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。”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。
数据显示,预计到2030年,中国肉类产品的供给缺口将达到3800万吨以上,该不足部分可由人造肉来填补。若肉类缺口部分人造肉渗透率为10%,以目前国内人造肉售价约为56元/斤左右来看,估计2030年市场规模上千亿。
天风证券方面曾表示,非洲猪瘟和疫情全球蔓延成为人造肉行业发展的契机,植物蛋白具有非常强的动物肉替代品作用。全球大豆蛋白、豌豆蛋白加工近50%在中国,在海外疫情持续升温下,将有助于国内植物蛋白企业加速对海外公司的替代,提高市占率。
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,人造肉的生产制造并不复杂,但是核心技术和关键原理不掌握,只能处于产业链底端。而国内企业对于人造肉缺乏原创技术和基础研究,只是处于生产制造阶段,因此大规模发展受制于研发自主性。